1、清朝皇室起名规则
清朝皇室取名遵循严格的命名规则,以彰显皇室尊崇和与众不同。
皇子名取自“玉牒”,即记录皇室血统的族谱。根据辈分,皇子取名所需用的字由皇帝钦定,遵循“永、绵、奕、载、溥、恒、启、见、佑、宜”的顺序。如康熙帝之子为“胤”字辈,如胤祥、胤禛;乾隆帝之子为“永”字辈,如永琪、永琰。
公主名取自十有二支,按出生顺序以“固伦”、“和硕”两字封号相称。“固伦”为最高封号,仅限于皇帝之女;“和硕”为次等封号,授予宗室之女。如康熙帝之女为“皇长女固伦端敏公主”;乾隆帝之女为“和硕和嘉公主”。
入嗣皇子名须附宗派字,以区别于亲生皇子。如康熙帝养子胤祀,因养于惠妃富察氏膝下,故名“爱新觉罗·胤祀”。
宗室子弟名包含辈分字、宗派字和行辈字。辈分字和宗派字与皇子同,行辈字则按照长幼顺序,如“保、泰、恒、福”等。如康熙帝之孙永璜,其辈分字为“永”,宗派字为“弘”,行辈字为“璜”。
清朝皇室取名规则体现了尊卑有序、传承不绝的皇权思想,成为中国古代取名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、清朝皇室的姓氏都是什么?
清朝皇室的姓氏是爱新觉罗。
爱新觉罗是满洲八大姓之一,起源于明初的建州女真。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原名爱新觉罗·塔克世,即改族名为爱新觉罗。
爱新觉罗氏的姓氏起源有几种说法,一说是来自满语,意为“金”,象征着皇族的高贵;另一说是源自汉姓金,因爱新觉罗氏原居长白山金州,遂取其“金”字;还有说法认为,爱新觉罗是金国的后裔,故取其姓氏。
清朝入关后,皇室为了适应汉人的习惯,将爱新觉罗姓氏改为汉姓。顺治帝曾改姓博尔济吉特氏,乾隆帝则改姓金。但由于这些汉姓都是音译,难以书写,故在官文中仍沿用满族姓氏爱新觉罗。
清朝灭亡后,皇室后裔多保留爱新觉罗姓氏。但由于年代久远,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分支姓氏,如金、金国、觉罗、奕罗、爱罗等。
3、清朝皇室起名规则是什么
4、清朝皇室怎么起名字的
清朝皇室的取名颇具特色,深受重视,有严格的规定。
皇子出生后,先由皇帝赐予名号,一般由两个字组成,常见用字有“弘、永、载、溥”等。这些字多寓意尊贵吉祥,如“弘”代表广博,“永”表长久。
皇女的名号则由皇帝皇后共同赐予,通常也由两个字组成,多用“固伦、和硕、多罗”等字眼,体现身份尊卑。例如,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名“固伦和孝公主”。
入关后,清朝皇帝为彰显满族特色,还加入了满文名。即满文名与汉文名同时使用,如康熙皇帝的满文名为“爱新觉罗·玄烨”,汉文名则为“玄烨”。
清朝皇室还有避讳制度,禁止使用与先帝或直系尊亲相同的字。若有同音字,则改用其他读音。例如,乾隆皇帝名“弘历”,故其弟弘昼改名“弘昼(zhòu)”。
清朝皇室的取名规则严谨有序,既包含了汉族文化特色,又融合了满族习俗,反映了皇室重视传承、尊卑有序的理念。
标签: